在這次的參選作品之中,有一兩棟極為奢華的集合住宅入選。原本帶著期望想要一睹「豪宅」的設計為何,然而一到現場之後,卻充滿著失望感。
雖然開發單位極盡所能想要表現該住宅的特色,但是從高聳的圍牆一進入到人工化的自然庭園,再進入到金碧輝煌的大廳,以及如同展示空間般的公共設施時,一股「階級意識」的氣氛直衝而來,所有的設計皆呈現出「財富的堆積感」,完全沒有日常生活中的隨意與親切感覺。
接著上樓進入住宅,雖然各空間極為寬敞且配備豪華,同時也都有良好的採光,然而如同前述「格柵美學」的誤用一般,客廳的外側陽台佈滿了格柵,之後在陽台上再設計了人工植栽,這時居住者觀賞的不是大自然的外部,而是刻意塑造且維持不易的人工造景。
從集合住宅面對外部的強烈圍塑感,到住宅室內的自我封閉感,這類的「豪宅」似乎成為了「封建」的代名詞,完全與戰後各國許多建築師極力想要排除住宅的「封建性」之思潮背道而馳;然而最諷刺地的是,那些謬誤都是居住者要用極高的代價去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