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02.Nov.2023
荒野並不荒涼,城市才是!/決選評審 詹偉雄
第九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評審訪談
活動訊息


2012年退休的詹偉雄,目前是一位文化現象與社會變遷的研究者,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創辦過多本雜誌,對台灣社會變化有深刻觀察。退休後仍持續參與文化工作,更接續兒時對山林的熱愛,兩次赴冰島旅行,用健行跟露營的方式認識這座自然生態遼闊深邃的島嶼,回國後便開始爬台灣高山,在自然中慢慢發現到一種新鮮的起居感受。




訪談時間:2023年10月03日
受  訪: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採訪撰文:王進坤/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秘書長

聆聽連結:https://reurl.cc/WvVMyk

回歸身體,與自然為伍
出生於台中豐原,林務局子弟的他自小就頻繁地被長輩帶入森林,孕育出一種敏感的心思,渴望生活在最徹底的自然中,直到高中求學時,週末都會採取跑步15公里的方式到學校溫書,一早摸黑出門在路途中看日出,經過大片稻田給他的身體經驗,到今日依舊印象深刻。無奈都市化快速,當豐原逐漸成為大台中的一部分(從「鎮」改為「區」)後,這樣的風景已逐漸消失,在地認同也變得薄弱。一直對房屋和景觀感興趣的他,曾一度想報考建築系,起因為就讀台中一中時被東海大學校園所感動,那是他成長歲月中唯一一次與人造建築美好的相遇。

青年歲月在台北生活跟學習,初始因所見所聞都因「新」(newness)而興奮,但日子一久反覺得都市像是囚籠,開始尋找偏遠有綠意的環境居住,工作後更曾住在修澤蘭設計,位於新店的花園新城達十七年之久,才因醫療跟交通考量才搬離,但仍選擇能兼顧自然跟便利的內湖定居。他認為工作跟居住必須拆開,在家就是完全的放鬆,尤其重視起居室,必須讓人能自在的坐臥休憩,可以看書看電影、聽馬勒交響曲,相對就會將臥室的尺度縮小。談到他最難忘的居住經驗,他說是在雪山山脈下翠池的玉山圓柏純林中紥營,與萬般多樣的生物和雲朵有合而為一體的感覺,「荒野並不荒涼,城市才是!」他說。

超越自己,實踐「存在的自由」
成長於戒嚴時期,讓他對權威與體制極度反抗,懷疑填鴨式教育與罐頭知識,他相信一個人透過自身體驗跟啟發而來的自主性求知,可以勝過求學過程所有老師的教育總和。他也主張國民小學完全不需要唸書,反而要學習如何玩樂,讓人在生命的早期就能透過身體的開發來發現自我。

詹偉雄念大學時正是台灣解嚴前社會運動萌發的時期,他指出社會有三個主要力量,第一是政治力,第二是經濟力,第三是社會力,解嚴,意味著昔日壓倒一切的政治力開始被另兩種力量嚴重推擠,1986年的反杜邦設廠事件,是民眾首次踏上總統府前抗爭,象徵社會力已解放,政治力開始衰退,加上緊跟著台幣兑美元匯率從40:1一下子塊升值到25:1,促使台灣股市、房地產狂飆,一下子瓦解了昔日僵化的黨國體制。

在上世紀90年代,詹偉雄短期進入房地產代銷行業,做過不少銷售廣告,但這段時光讓他非常痛苦,因當時的地產事業是由一群美感最落伍、最不好學、最不感性的人所把持,大家說著浮誇的語言,蓋著穿制服般千篇一律的房子。但他也觀察,台灣房地產市場也正一點一滴緩慢地在改變,這是來自現代性(modernity)長遠進程的影響:社會裡有反思性的個體慢慢開始跟集體來拉鋸,其核心就是爭取與實踐「存在的自由」,也就是人的生命經驗不再受社會跟產業的制約。過去台灣習以為常的三房兩廳格局,其實是對應社會制式的中產階級對一個理想的家的想像,但是當自我放大,出國旅遊變得普及,人生道路不再是鐵板一塊,一個家或一棟房子也不再是現代人可欲的目標,還有更多可能性值得去挑戰,這將逐步打破台灣人愛買房子的深層集體性,邁入流動的社會。

但他也直說台灣建築師的作品,往往過於數理生硬而缺乏感情與視野,他鼓勵建築師要自我超越,追求人生的second birth,將自己拋向不熟悉的環境裡去經歷死去活來的過程,如此才可能重生----既能創造巨大的詩意,震撼現場,也搖動自己的生命。

第九屆住宅獎報名表文件下載:連結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