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17.Oct.2023
跟著時代需求進行演變的「家」/決選評審 張瑪龍建築師
第九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評審訪談
活動訊息


原以教育為職志的張瑪龍建築師,於2000年因緣際會開業,目前業務以公共工程為主,住宅、規劃及景觀設計為輔。他指出在所有建築類型中,住宅是最能反映當下生活行為的建築,故在考古學中,是透過住宅遺址來推測古人的生活行為,來理解社會模式,期待本屆擔任評審,能近距離觀察台灣當下的住宅發展樣貌。




訪談時間:2023年9月7日
受  訪:張瑪龍/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暨建築師
採訪撰文:王進坤/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秘書長


聆聽連結:https://reurl.cc/A0MdKd

累積情感讓住宅提升至精神層次
出生於台北的他,兒時住在一層平房裡,印象中採光不佳導致室內幽暗,之後念小學時搬進公寓,因父親經商而同時扮演居住,工作跟倉庫機能,因此家中人來人往,時常需開兩桌用餐。由於街上汽機車少,加上周邊鄰居經濟條件相近,小孩們會一起在街上玩耍放鞭炮,雖未有太多財富,生活卻很快樂。考上成大建築系後離家,但因母親為台南人,故對台南並不陌生,當時都市人口尚不密集,家中跟學校宿舍雖未裝設冷氣,但並不覺得特別熱,近年則因環境變遷加上都市集居,造成熱島效應嚴重,已改變生活跟居住行為。

之後他出國外留學,雖然居住時間不長,但明確的住商分區令他印象深刻,連街道也有管制辦法,不同時間能進行不同使用行為,讓街道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來促進鄰里互動。他觀察近年都市住商混合已成趨勢,但要兼顧便利跟居住品質,必須仰賴公權力的執行,而都市計畫跟國家經濟有密切關係,在今日台灣高密度、高房價下,政府需要有視野及魄力去制定及貫徹執行。開業後他定居於高雄,分析台北、台南及高雄三地的特色,表示台北步調緊湊、車水馬龍,但人情關係較為淺薄,台南步調緩慢鄰里關係熱絡,且都市尺度合宜,有街道商圈也有大尺度賣場。高雄則在都市化過程中,還保有鄉村的氛圍,摩天高樓下仍有鄰居養雞,非常有意思。

而在選擇居住地點的考量上,重視往外望的視野及環境整齊,目前住在22樓的他,往外望可見柴山及太武山。雖然集合住宅較不易培養鄰里感情,但時間長還是會認識,加上年紀越長越難搬家,且台灣允許室內隔間變動,除廚房及衛浴因管線上下連通較不適合外,其餘空間格局皆可隨需求進行調整。過去客廳是家中核心,但隨著小孩長大離家,反而廚房跟儲藏室變得重要,尤其廚房已從機能空間變成儀式空間,不少人享受藉料理來抒緩工作疲勞。今日「家」對他是放鬆的空間,但若是年輕有小孩的夫婦,家可能是戰場,甚至比上班還辛勞,故在不同人及不同時間下,給人的感受都不會相同,只有藉時間堆積情感跟使用痕跡,家才會從空間提升至精神性層次。

社會住宅與商品住宅的不同挑戰
由於科技的進步,加速了人的生活步調,從書信到電話聯繫,再到今日的視訊聯繫,空間的距離幾乎被弭平,笑說比自己兒時快了百倍都不為過,但這也跟產業有關,若是跟著四季耕種的農夫相對改變就少一些。今日台灣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挑戰,而這在住宅中更是明顯,多數人會在同一地居住很長時間,人老時房子也老了,而面臨都市更新的課題,雖已師法日本制定公寓大廈管理辦法,仍有許多細節需要討論,但已到不容迴避的階段,包括社會住宅等,都必須建立使用後評估(POE)主動累積數據做為之後的參考。

而住宅與地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銷售型的住宅會跟著市場的需求連動,建設公司會迎合60%以上人的需求,比如北部業主已開始願意接受用毛胚屋交屋,之後再依照自己需求進行調整,南部則仍以首購族為主,主打拎著皮箱就可入住,加上房價也不同,在房型及空間尺度上也就有差異。而社會住宅因以出租為主,又是另一種出發點,是挑戰將房型及門窗等規格化,讓租客入住便利也容易維修。他希望社會住宅將能成為集居的模範,不但擺脫鄰避設施的形象,更能與商品住宅良性互動,一起提升居住品質。

第九屆住宅獎報名表文件下載:連結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