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佳作特別獎─原居安「疫」—後疫情時代都市老齡化老舊社區更新模式研究

作品

作品名稱特別獎─原居安「疫」—後疫情時代都市老齡化老舊社區更新模式研究

設計者殷俊、曹粵寧、陳思彤

設計單位

參賽國家中國




在未來,全世界高密度城市中的疫情或許會變的更加頻繁,在各方面造成更多嚴重危機,因此我們的城市需要構建更多的韌性來對抗疫情。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可以提供社區應對突發疫情的韌性。然而,有些地方基礎設施配套很完善,在面臨疫情的時候傷亡卻也非常慘重,這是因為韌性不僅來源於建築空間,還取決於人口結構,而社區裡面的人,才是社區活力的真正來源,這個設計的目標,不是僅僅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空間環境,而是使社區變得真正有活力起來。









如今城市化發展已進入逐漸飽和階段,人口的密集將為病毒打破物種界限、快速變異提供更多的「培養皿」更加糟糕的是,世界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而老年群體由於自身免疫力下降,成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在面臨疫情的時候傷亡慘重。大城市中的老城區存在著大量的像圖片中一樣的多層住宅社區,公共設施不足,封閉管理困難,社區組織薄弱,難以應對常態化疫情或在疫情下實現有效管理和防範。更令人擔憂的是在這些老舊社區中往往居住著大量老年群體,他們或受客觀經濟條件制約,或不願意脫離現有鄰裡地緣關係。

如果疫情爆發,公共設施不足、社區組織薄弱和老年人高風險會給老舊社區的防疫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因此我們將設計的重點放在了構建老舊社區的韌性上面。





如何打造一個具有人口結構韌性的社區呢,我們認為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第一個是如何吸引年輕人住進老舊社區;第二個如何是年輕人和老年人成為朋友。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由於傳統核心家庭模式的改變,獨居在外出來打拼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由於剛剛步入工作,他們大多數人無法租到通勤距離和價恪合適的房子,只能選擇住到更遠的地方,這加大了在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他們感染疫病的可能。而老舊社區位於市區附近,通勤方便,房租相對便宜,附近公共交通發達,是他們理想的居住場所。






同時,我們分析老舊社區的戶型,發現其中的空間利用率很低,客房使用的時間段只占老人的4%,因此,我們計畫將他們改造並且出租給年輕人。老年人把閒置的空間出租給年輕人,解決年輕人租房難的問題;而年輕人協助老年人利用新增公共設施獲得更長期、更可靠的生活,提供社區的活力。

我們在設計中創造性地實現了流線分離。我們首先利用加建的走道使得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日常干擾,再在空房間的一側加建小型衛浴空間,打造獨立出單間。最後,我們加建電梯使得居民上下樓更加方便相對獨立的房間可以吸引附近工作的年輕人過來租。這樣年輕人在老舊社區中可以獲得一個舒適的居住空間。





下面我們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如何讓年輕人和老年人成為朋友?我們在多年齡層的混合社區運作過程中引入一種APP機制。,他們可以輸入各自的特點然後進行戶主和租客的匹配,也可以在APP上面討論一些社區的大事。這些功能讓戶主和租客可以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更方便地溝通和居住。

為了使老人和年輕人獲得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我們在中央兩棟房子之間的中庭空間加建了許多模組,並且對庭院進行了設計。側邊兩棟主要是給老年人使用,中間兩棟給年輕人和部分老年人使用,為了最大程度減輕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干擾。

這是社區裡面老年人和年輕人和睦交流的場景,老人可以和年輕人一起在中庭活動空間喝茶和下棋,,年輕人可以教老年人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他們還可以一起在連廊和平台上聊天,散步。





最後,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我們按照疫情發展的三個階段,對中庭公共活動空間進行功能的轉變。例如,平時的公共活動空間在疫情來臨時可以改造成隔離病房,在疫情後期改造成護士站。

在流行期間,整個社區都能迅速進入暫停模式。在進入暫停模式之前,自由而充滿活力的社區空間可以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疫情爆發期間,各功能模組逐漸自下而上隔離封閉,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在這次設計中,我們探索了一種老舊社區更新的新路徑:通過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增強疫情下的社區組織韌性。日常模式中,多年齡層的混合社區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社區活力與生活品質;疫情來臨時,年輕人可以協助老年人利用新增公共設施獲得更長期,更可靠的生活。



回列表